| 支持IPV6|无障碍|适老模式
 
 
当前位置:首页 >> 数据前沿
我国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
发布时间:2024-12-16
来源:科技日报
【字体: 】    打印
12月14日,2024科学家创新大会在雄安召开。会上,多位院士专家在谈及遥感产业未来发展时表示,推动算力“上天”将成为产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。
“只有把有价值的数据,以最快速度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上,遥感产业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。”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大会报告中说,在不久的将来,人人都有望在手机上“玩”卫星,使用卫星数据来满足生活、生产的各种需求。
李德仁正带领团队推进“东方慧眼”智能遥感星座建设。该星座计划到2030年发射252颗卫星,从多角度对地遥感,以更好实现“看得快、看得清、看得准、看得全、看得懂、送到位”的目标。李德仁介绍: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我们要将处理工作放在天上进行,用人工智能技术把卫星遥感大数据在天上就变成小数据,直接下传至用户的手机。”
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同样认为,随着卫星对地观测的分辨率越来越高,数据量也在不断增大,将数据全部送至地面再进行处理,不仅传输量大,数据应用的及时性也受到影响。“如果能在天上就用人工智能技术把数据处理完再下传,一定能够对产业发展有很大帮助。”他说。
今年9月,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AI大模型科学卫星成功发射入轨。研发团队通过地面站以遥控指令形式将AI任务传输至卫星。随后,卫星通过星载高性能算力载荷成功启动AI大模型,进行运行试验。此次试验覆盖了多种温度工况以及推理问答等多种任务类型,这也是全球首次卫星在轨运行AI大模型,对卫星算力平台的空间适应性、可靠性以及在轨有效算力进行了成功验证。
不久前的11月,研发团队在此基础上发布“星算计划”。“星算计划”将由2800颗算力卫星组网,并与地面超过100个算力中心互联互通,在未来构建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。
王建宇表示,宇宙空间中搭建算力网,在基础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。地面算力网依靠光纤通信,宇宙空间中的算力网则主要依靠激光通信技术。“目前该技术还处在试验阶段,尚未大规模应用,但发展非常快,有很多创新企业参与其中。”王建宇认为,最快在未来两到三年内,空间算力网便可形成雏形。当下主要还需解决一些具体的工程问题,特别是相关技术在宇宙空间中的适应性问题。
相关文件
联系我们 | 网站地图
版权所有:石家庄市数据局
地址:石家庄市中山东路216号市政府1号楼
邮编:050011 联系电话:0311-86687924
网站标识码:冀ICP备20007409号-11
 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410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