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障碍|长者模式
 | 支持IPV6|无障碍|长者模式
 
 
努力成为信息化浪潮中的教育先锋
——看裕华区第44中学如何以信息化建设赋能教育发展
发布时间:2025-05-07
来源:
【字体: 】    打印
智问时代,驱动未来——培养数字化转型的引领力
学校数字化转型时代到来,让教师队伍的引领力成为推动教育创新的关键。学校深刻认识到,只有培养具备先进教育理念、掌握现代科技手段的教师队伍,才能引领教育走向更加智慧、高效的未来。
因此,裕华区第44中学将教师培训作为人工智能教育推广的核心环节,扎实推进科研兴校工程,致力于构建多维度、有梯次、全覆盖的“持续性教师专业发展体系”。
学校在传统的“新绿工程”——新教师“六个一”成长系统培训、“青蓝工程”——全员教师基础业务培训、“纯青工程”——优秀教师进阶培训中,融入数字化理念。
44中学党委书记张锋介绍,44中学的教师数字化培训涵盖了多个方面,从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学习,到智能教学软件的应用实操,再到教育创新项目的设计与实施,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。
随着培训的深入推进,裕华区第44中学成就了一批骨干教师、学科名师。在教育部智能研修平台论文评比中,该校有12人次获奖,《数字化赋能下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实践与研究》成功立项为河北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。在河北省第十届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中,该校6人次获省级奖,7人次获市级奖。在河北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中,9人次获省级奖,12人次获市级奖。在河北省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课比赛中,3名教师获省级奖。在河北省第九届微课大赛中,4人次获省级奖。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案例资源征集活动中,6人次获奖,均为一等奖。
这种引领力不仅推动了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快速发展,也为区域内其他学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。
智课领航,交互赋能——增强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力。
学校积极引进先进的人工智能教学设备和软件,构建数字校园平台,构建了以“应用驱动,融合创新”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框架。
它如同一个庞大的教学数据中枢,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,对学生学习情况展开系统整理和精准剖析,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工具。
学校实现智慧课堂全覆盖,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造和升级,打造出了具有智能化、个性化、交互性的课堂。依托智慧课堂平台极大限度地促进了师生交流和数据汇总,方便教师掌握学情,开展精准化教学。
2022年起,学校开始探索理化生虚拟实验平台的使用,将人工智能和教学融合,地理、历史、生物学科分别引入AR、3D和数码显微镜等资源,引导学生在“做中学”“用中学”,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,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,发挥积极作用。
智研探索,引领革新——打造教学研评一体化的支撑力。
44中学校长李芳表示,信息化应用归根到底要助力教师的教、学生的学。日常要脚踏实地应用,用以赛促教、教学研评一体化理念,将信息化和课标深度融合探索。
从“教”的角度,依托“三段六步”新课堂讲学稿教学模式,开展基于学情的信息化教学实践。从“学”的角度,用虚拟实验、AR、3D等生动的教学资源,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,学习过程生动有趣。从“研”的角度,运用裕华区共同体平台,开展数据支撑下的可视化教研,将教研、资源建设合二为一。从“评”的角度,依托央馆智能研修平台,以“学习可见,素养共生”为教研理念,以“导引支撑,一课多磨”为教研模式,构建基于校情的《44中数据使用导引》《图解分析PPT》,依据AI数据进行课堂诊断、初步建模。从“赛”的角度,将参赛作为一次目标驱动下的教研,形成参赛教师团队、指导教师团队,在更广阔的校外平台上和外校教师进行切磋交流,促进专业成长。
近年来,裕华区第44中学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。学校先后被确立为“全国中小学校长、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”“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培训基地”中央电化教育馆“第三批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校”“河北省首批数字校园建设省级示范校”。
44中学党委书记张锋表示,学校将继续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,打造一所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智慧校园,每一位学生都将拥有个性化、智能化的学习资源,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。
近日,裕华区第44中学作为河北省中学代表,受邀参加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交流会。44中学党委书记张锋在会上作主题发言,展现了该校在“AI+教育”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。
作为一所始终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的学校,44中学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教学之中,提升了教学效率,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,正逐步重塑着学校的教育生态,引领着未来学习的新风尚。
相关文件
联系我们 | 网站地图
版权所有:石家庄市数据局
地址:石家庄市中山东路216号市政府1号楼
邮编:050011 联系电话:0311-86687924
网站标识码:冀ICP备20007409号-11
 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4105号